Skip to content

与罗湖城市更新计划一并推行的大尺度街道设计概念,以提升慢行体验、优化城市结构为策略

罗湖公共领域复兴

业主
华润(深圳)有限公司
位置
中国深圳
规模
100公顷
专业领域
景观
额外服务
规划与城市设计
现况
2018年3月完成
荣获奖项
MIPIM Asia, Bronze Award, Best Futura Project category
The PLAN Awards, Winner, Public Space category

作为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第一个门户,深圳罗湖区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如今区内城市面貌老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与深圳新晋的一线城市身份不相符,迫切需要更新改造。罗湖,这个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亟需一次“蝶变”以提升其区域竞争力。

开发早期的规划不周和人口迅速增长导致今天的罗湖面临诸多难题。交通设施老化、慢行系统不完善、城市风貌杂乱,大型工业与交通用地占用城市中心土地等问题,限制了罗湖区的发展。

本项目旨在系统性地改善罗湖的城市风貌与结构,使城市更新的方向匹配该区作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的商业中心的发展定位。

深港绿脉

项目的设计概念——从罗湖桥到深港绿脉,利用公共开放空间廊道和交通枢纽催化罗湖区重焕活力。方案通过将工业与交通用地重塑为基本的城市功能,并在原铁路、现状河流和城市干道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公共空间体系,来重构罗湖的开放空间网络。新的深港绿脉将取代40年前建成的深港联结——罗湖桥,使整个公共空间系统一气呵成地从北端的梧桐山一直向南延伸到香港的大型生态保护区。

深港绿脉横贯整个罗湖区中心,在现有深港铁路与布吉河地带形成一条南北向廊道,从南端的罗湖口岸及香港片区,穿过城市中心,抵达北侧拟开发的笋岗片区,并直至梧桐山。深港绿脉不仅将成为罗湖公共空间的主骨架,还将是罗湖通向香港乃至世界的崭新门户,催化周边地区的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

随着笋岗高铁站的建设以及铁路系统在深圳城区内移入地下,笋岗片区现有的铁路站场和破旧住宅将被改造为新型现代混合区域,以增强城市吸引力,使笋岗北部的原工业区重焕活力。

方案根据现状和规划定位定义了各街道的特色。路权独立的自行车道以及人行道创造了安全、慢行、迷人的街道体验。针对不同街道,设计采用多样化的空间组织方式,以承载不同的公共活动,满足罗湖区商业、办公、居住、政府等不同人群对街道公共空间的多种需求。通过系统性的组织与更新,街道网络将成为深圳市民多彩城市生活的空间载体。

罗湖口岸旁的深圳站将停止使用,改造为充满活力的时尚生活中心。建筑的立面采用新颖的热力对流模式,促进室内通风,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空间。设计方案将原本功能单一的交通节点转变为一个活跃的都市目的地。

时尚生活中心正前方的公园借助景观亭和下沉花园与建筑的地下空间相接通,将室内的活动延伸至舒适宜人的户外。公园营造了“城市客厅”的体验,不仅使时尚生活中心的游客感到宾至如归,还在高密度的城市里给市民提供了一片宝贵的开放空间。

街道改造

开放空间网络由深港绿脉向周边延伸,沿着城市干道扩展开来。项目借助全面改善城市中的现状临街建筑和景观,以及在重要地段嵌入新的添建项目,来打造完整的街道,以推广慢行和提升城市韧性,与城市生活相融合,使每一条街道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街景改造涉及了七个方面:道路交通、活动功能、建筑立面、雨洪管理、植物种植、场地陈设以及标识系统。

通过减少车行道的数目和缩小每条车道的宽度,鼓励民众使用公共交通而非私家车出行,使街道空间变得更为紧凑,城市尺度也因此变得更为适宜。同时,专用的自行车道被整合进了街道,完善了轨道交通和最终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通勤。

沿道路绿化带修建的雨水花园和人行道上采用的透水铺装,将有效减少街道径流、补充地下水,并将一部分过滤后的雨水分流至蓄水池,用于公共空间的维护和运营。街边雨水花园还为鸟类、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城市栖息地,为提升市区的生态价值做出了贡献。

规划中保留了场地中所有现状乔木,并计划沿人行道、自行车道旁和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加栽若干排新的乔木,以营造舒适的微型气候、丰富四时景致,并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城市居住环境和步行街道。

计划对建筑立面进行翻新,通过提高立面的通透性、增建城市阳台、系统整理裙楼部分的零售标牌等方法,增强建筑与街道生活之间的互动。

每条街道上采用形态各异的空间形式组织多种功能项目与周边的商业、办公、住宅与民用建筑相呼应。此外,整个罗湖区还将设置一套完整的街道陈设和指路系统。

规划将在宝安路等零售商业街道的沿街建筑首层与二层引入新的城市阳台,使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充分融合。这不但将为店铺带来更多商机,而且还能激发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在像文锦路这样周边被住宅小区和学校围绕的街道上,利用现有的绿化隔离带建设一条休闲走廊和一系列社区活动空间。该走廊不仅将为附近居民提供高密度城市中宝贵的休憩空间,还将把社区与自然紧密结合。

深南大道是穿过深圳的主要交通走廊,具有车道宽、建筑退线远的特征。在道路断面中增加绿化隔离带以减小街道的超人尺度,两侧由建筑退线区形成的人行空间中则将被腾出数个“城市客厅”,用于文化展览、户外餐饮和小型聚会等活动,服务于附近的上班族和游客。

现状人行天桥将进行翻新,以方便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所有人的出行。桥上的新棚架结构由竹子和 ETFE 膜制成,响应当地的气候特点,使行人免受暴雨和烈日的侵扰。

通过整体改造,街道将提供更高效的城市服务、更高质量的开放空间,成为见证丰富多彩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

影响

根据上述总体规划,设计团队制定了《街景改造设计导则》,总结了每条主要街道的设计原则和典型设计手法。这些指导方针在该项目及深圳的一些其它街道的改造中得到了贯彻实施。

想了解更多项目细节,请联系 马克・铎森张斗.

Sasaki colorful logo Sasaki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