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s’ Champs-Élysées, Washington D.C.’s Pennsylvania Avenue, Berlin’s Unter Den Linden—these are a few of the world’s most iconic streets. Instantly recognizable to many, these streets have leant elements of their design to innumerable avenues and boulevards around the world. Even without know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se streets, passersby on well-known streets such as these still feel a palpable sense of place that transcends the logistical aspects of circulation.
如何才能体现最好的街道设计?你脑中一定在检索那些全球闻名的街道,想必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和柏林林登大道会榜上有名。这些全球闻名的街道成为了街道设计教科书式的典范。来去匆匆的行人未必了解箇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却肯定无法抵挡这些不仅仅承载交通功能的街道所带来的慑人感受。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探讨与对街道设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区域提出了从“道路交通”导向向“街道空间”导向的设计转变,即对场所感与空间质量的重视。比如美国的“Complete Streets”计划(意指“完整的街道”)和中国许多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就把重点放在行人体验,在维持必不可少的交通功能的同时亦着重环境安全、可持续发展和气氛营造。
这些导则无疑为推动街道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定下了更多准则以指导具体设计。但导则往往侧重标准化与高度同一性,由此衍生的设计手法往往容易忽略个别街区、城市和区域的文化特质。怎样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避免“千城一面”之后的“千街一面”?我们不妨从一个地区的原有植被着手。
以创新思维挑战固有种植方法
种植通常仅被视为美化街道的手段,然而要实现街道设计导则的种种目标——场所营造、提升环境抗灾力、保障行人安全——种植的作用可谓非常重要。我们如今常常看到树木种在街道两旁,一条街接一条街,没有偏差,所种的树离不开商业苗圃常见的某些树种,或者政府规定少数行之有效的树种,在树干基部种植的不是修剪整齐的地被或草坪,便是与树木的原生环境互不协调的灌木或草丛。这些规范式的街道种植方法往往未能善用树木的优势,却往往得到广泛采用。
Sasaki最近在济南中央商务区的街道景观设计上试图突破这一传统的街道种植理念。我们为济南中央商务区制定的街道种植框架旨在把自然美景融入街道,在街头也可呈现树林神秘多变的特质。逾320公顷的城市新区,仅设计范围内的14条主要街道就将新引进种植3万棵行道树,如此规模需要更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为其他新城城市街道景观开发模式提供参考。
项目设计师郝帅直言:“这是一个基地规模非常庞大的街道景观项目,我们要为14条城市新区主干道,共约26千米的道路设计道路景观并建造实施,这是其他地区很少有的情况。要在区域层面实施种植方案,我们既感到兴奋,也面对不少难题。”
基地环境与树木的象征意义
自古以来,树木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其象征意义多不胜数。竹子有正直清高之意,松柏有长寿常青之喻;要借代垂老之年,我们可用“桑榆晚景”,要赞美出色的医者,我们又用“杏林圣手”。一如中国许多历史名城,济南的一草一木建构了城市的文化地位,城内随处可见的杨柳既是谦逊的象征,也为这个山东省会赋予和谐长久的意象。“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更是世人熟悉的济南写照。
济南中央商务区一共有30条街道,我们将设计范围内的14条主要道路按周边用地功能、道路尺度等归为七大类型,大型的有城市主干道和城市绿廊,小型的有公园林荫步道和休闲环路。位于基地南侧的经十路是项目最重要的主干道,这条长1.7公里的高速公路有多达十条行车道(如下图所示),其他六种街道从70米宽的八车道干道,到相对狭窄的15米宽单向双车道都有。而这七类道路分别对应六种济南的原生植物群落,每类街道的种植方案将强化体现每种街道的特质。
位于基地南侧的经十路是项目最重要的主干道,这条长1.7公里的高速公路有多达十条行车道(如下图所示),其他六种街道从70米宽的八车道干道,到相对狭窄的15米宽单向双车道都有。而这七类道路分别对应六种济南的原生植物群落,每类街道的种植方案将强化体现每种街道的特质。
在街道呈现分层的森林
经十路是跨越整个中央商务区的重要干道,而我们的设计手法是把这条高速公路打造成通往新开发区的绿色门户。沿路种植的原生树木,是其余六种街道的植物品种的总汇。这个与公路相邻的线形“植物园”有时宽阔、有时狭窄,宽度从30米到100米不等,植物种类按照现场地形高低变化而有所不同——与植物的原始栖息地的海拔高度相呼应。
在绿色门户之外,六种分别以橡树林、松林、刺槐林、天然灌木林、竹林和杨柳林为题的“森林”环境融合在其余六种街道类型之中,这是六种济南原生植物群落代表。在每一类街道种植一种主题树木,有助于建构该街道的个性,例如区域中作为中央商务区的边界道路并附有宽达10米的缓冲绿化带,被定性为“城市绿廊”,主题树与“松林”群落对应,增强“森林绿道”之品质;“BRT快速公交大道”毗邻高密度的商业零售与办公地块,因此车道旁边种植树干挺拔、分支点高的橡树就适合不过;在整片“森林”的下木层,我们以长草代替矮灌,营造洁净、整齐的街道面貌。
下图显示的“休闲环路”由四条街道组成,由于这些街道服务于住宅街区和四个附属的街区公园,是中央商务区内重要的慢行道路系统,其种植方案侧重于营造闲适的花园感觉,你可在此找到色彩缤纷、质感丰富的小型树种和原生灌木树种。毗邻绸带公园、单向行车的“公园林荫步道”种满流苏树,开花时俨如飘雪漫天,别有诗意,与之相辅相成的一系列草、竹盆栽更增添绿意(对应草甸、竹林植物群落)。东西走向的步行购物街(见下图)杨柳处处,沿途人们有机会在此尽览济南市树的风采。
种树三万棵的好处与挑战
项目按需求需在中央商务区内总长26公里的街道上种植达三万棵树,如此庞大的种植规模及其时间要求都不是一般政府规定的街道设计导则里常见的。三万棵树木不仅能够大幅度改善济南的空气质量和雨水管理系统,同时也为中央商务区大大增值,让在此生活和工作的人受惠不少。
要在短时间内种树三万棵并非易事,更何况我们想要的树种是本地商业苗圃都不栽培的原生树种。考虑到可建基地的规模以及项目的预计时间进度,就地打造一个城市苗圃的想法应运而生。
事实上,这个概念好处多得多:把基地一部分改成有生产力的景观,确保我们可以得到理想中的树种,树木同时涵养土壤;其次,在基地现场种植大部分所需树木,能大大改善树木的健康和提升存活率,同时显著减低运输成本。
这个想法并非创新,但往往由于种种限制难以实现,我们希望将这种想法介绍给更多的中国城市决策者与设计师,推广更为可持续的种植理念,而非靠攫取山林之木填补项目需求。
结语
该项目试图尽可能结合植物的自然生态属性与文化特性,将场地与自然结合在一起。希望城市居民对居住地的记忆可以是上班路上的花香,或饭后散步路上的的柳絮。而这些植物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就存在于这个区域环境中的。也希望这一案例为今后类似尺度上的城市街道设计提供参考。
此外,在景观设计领域,我们经常面对的难题是商业苗圃提供的树种有限,这是造成我们如今常见的千篇一律的街道景观的主因。基于市场供求关系,任何地方的商业苗圃都倾向仅种植被需求的树种,而非本地树种,为了方便而忽略了生态价值。
要改变这种供需关系,我们相信景观设计师能发挥关键的先锋作用,而且可以担起重任,宣扬种植原生植物品种的好处,推动可持续的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