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打造熊猫之都,开拓成都未来

要数全球最受欢迎的动物,大熊猫的地位大概无可超越。这种人见人爱的濒危物种,对成都来说尤其特别。Sasaki与当地市政府合作积极筹划城市发展策略,同时确保对大熊猫原生栖息地的保护从不被忽略。

“熊猫之都”每年预计接待逾二千万名访客,超过当今迪士尼乐园的庞大游客量。成都必须在平衡合理有序的城市发展的同时,确保对熊猫栖息地保护的重大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唯有遵从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针,而这些案例在世界各地仍然不常见。

通过一系列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项目,成都锐意做到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创建领先卓越的熊猫研究中心,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并且全面推出大尺度的城市设计概念,为申办奥运做好准备。

为熊猫规划

上星期,成都市完成了一项国际竞标项目,就“熊猫之都”的规划概念向全球的设计事务所征集设计方案。由三个区域组成的项目基地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项目目的是加强熊猫栖息地的保护,结合国际力量持续进行研究协作项目,同时提倡教育,使未来世代能接力保护这种濒危物种。Sasaki的优胜方案结合生态学、城市设计、规划、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知识,从全方位为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三大区域带来可持续发展概念。

“关于野外生态保护的争论多年来持续不休,当中最大的争议在于如何平衡野生物种保护与城市开发。人类的土地使用需求,究竟应当怎样协调?”Sasaki董事、景观设计师兼生态学家张韬,PLA,如此诘问,他续道:“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广泛的教育和环境管理计划以及通盘考虑的设计策略,为城市的开发进程定下新基准,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缔造双赢。”

成都“熊猫之都”由以下三大区域组成:

熊猫公园: 作为市区内重要的游览目的地,熊猫公园毗邻市中心,并拥有便捷可达的轨道和公共交通系统。预计每年超过2千万名访客将来到这里近距离了解和观赏大熊猫及其伴生物种,学习它们的栖息地及繁育保护工作。

熊猫之谷位于青藏高原和青城山山麓处, 距离成都市中心约一小时车程,熊猫之谷既是通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门户,也是一座集研究,教育和体验一体的科研基地。研究人员将在这里为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幼崽进行野化培训,最终实现放归野外。

熊猫之窗位于天府空港新城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交界处的特殊位置, 熊猫之窗是进入成都和了解大熊猫生态的第一站,也是体验天府文化,本地历史、美食、区域生态与国宝熊猫的门户。

Sasaki 董事、景观设计师兼城市设计师Michael Gove (迈克尔·格罗福),ASLA,指出:“这座城市需要熊猫,熊猫也需要这座城市。 为使市民大众加深认识大熊猫及其对栖息地的需求,了解各项正在进行的保护研究工作,我们通过‘成都大熊猫保护区’方案在市内各处打造多元化的景点。方案藉由一个可持续发展框架来协调成都的城市化进程和大熊猫保护工作,以缔造双赢局面,保护与发展互不牺牲,种种规划措施皆以人类和熊猫的‘共享未来’为前提。无可否认,这项目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我们也很庆幸Sasaki自创立以来便是一家实践跨界协作的设计事务所,因此我们能够凭借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迎难而上。”

要进一步了解成都大熊猫保护区项目,探讨背后的设计思维,请点击此处。

重构成都   开启申奥之路

Sasaki在十月初胜出“天府奥体城城市国际设计竞赛”,获选为成都进行概念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构想中的“ 天府奥体城”旨在为有意申奥的成都提供充足条件,透过蜿蜒曲折的主轴,一系列体育场地得以串联起来,行人交通和车辆交通也将得到整合,营造便捷宜人的出行体验。

为确保项目基地在奥运结束后依然保持活力,“天府奥体城”的设计概念强调专业体育赛事与公共休闲和研究功能的结合。从大型盛事空间到滨湖的行人主导、布局紧密的艺术村,街区的功能包罗万有,大小各异,合起来建构出多样化的城市肌理。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利用区域特有的地形和溪流廊道形态打造各种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园,街道网格朝向东北,从而利用夏季盛行风带来被动散热效果。

要进一步了解成都天府奥体城城市项目,探讨背后的设计思维,请点击此处

Sasaki colorful logo Sasaki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