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学院南湾校区校园规划
中国河南省信阳市
20世纪建筑巨匠路易斯·康(Louis Kahn)曾这样形容校园景观的由来: “学校始于分享认知的树下。”
在中国,大学植物园的起源也异曲同工:春秋时期(公元前522年),孔子的讲学始于杏树下;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建立现代大学体制,学者们纷纷提议每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植物园。包括浙江大学在内,植物园成为了早期大学校园的常见标志。然而近几十年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大学植物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校方更加聚焦校园建筑而非校园景观。
随着全国各地倡议保护生态多样性,信阳学院也致力重新聚焦校园景观建设。信阳学院新校区不但计划开设五个文理学院,创建风景优美的生活学习型校园,还将建成一座山体植物园——这在国内目前的新建高校校园仍不多见。植物园将对市民开放,突破传统地域园林理念,为学校师生和公众打造文化与居学交融的胜地。
在中国,并非每个大学校园都对外开放。信阳学院希望通过策略性的流线设计,将校园植物园开放给当地社区。新植物园将收集本地特色植物品种,呈现四季景观,为学校师生和公众提供具有场所氛围的多样活动空间。
植物园坐落于校园正门东侧的一片面积约2.43公顷的坡地,依循现状地势而建。植物园设计灵感取自于信阳当地的山景风貌,施工碎石经过收集再利用后将砌成植物园的石墙,根据山坡地势打造多个大小不一、动静相宜的空间,上至山顶的瞭望平台,下至幽深的林荫小道。植物园周边的休闲空间也将对附近社区开放,为人们日常体育运动和活动提供一隅闲适之地。
在项目周边地区的实践中,种植单一品种或有限几种苗源常见的行道树是较普遍的做法。对于下木而言,常见的大面积地铺设草坪不仅会忽视下木种植的多样性,而且也很少将本土动植物的授粉必要性纳入考量。Sasaki 将挑战这些常规做法,与信阳学院合作,创造奠基于本地风貌之上的地域特色植物园。
植物园的设计突出了信阳独特的地理优势:信阳位于中国南北方交界的区域,这里是南方常绿阔叶林和北方落叶林的交汇处,因此设计团队将这种南北交融的特点体现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经过与当地设计团队和校方的反复探讨,最终选择的植物品种均可本土供应并良好适应本地气候。整个校园及植物园将种植72种树木、27种灌木、3种竹子以及约80种地被植物,主要由本土物种或具有重要文化和园林价值的物种组成。这些植物将在近期内被栽种于植物园,其中包括不同品种的南方阔叶常绿树、北方针叶树、本土橡树和枫树以及特色果树。这不但丰富了当地生物多样性,还能为周边的学术项目提供教学配套支持,例如为护理类院系开放药草园以及为艺术和教育类院系提供象征特殊文化意义的植物资源。
在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后,我国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全国性战略,要求建立全国植物园体系以进行迁地保育。信阳学院响应这一号召,与设计团队通力合作,建立本土植物丰富的新植物园,打造高校开创性的区域性景观、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以及公共文化设施。通过这一举措,信阳学院将为推进保护本土生态多样性和公共校园景观的园林实践开创新的图景。信阳学院校园目前正在施工,预计2023年完成一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