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格罗福与张韬以设计、生态、韧性和研究为题发表评论

Sasaki 董事和景观设计师Michael Grove (迈克尔·格罗福) ,ASLA,与张韬,ASLA, 早前接受《景观设计学》(LAF)采访,访问内容收录在该刊物中文版8月号一篇题为 “景观设计语境下的思考:设计、生态、韧性与研究的交汇”的专题报道。

在访谈中,二人对设计实践中两个经常出现的词—“生态”和“韧性”—赋予定义,并探讨Sasaki如何在进行项目时于美学形式和生态功能之间游弋穿梭。二人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前景发表评价,点出这门专业能通过与其他学科观点、崭新科学知识和政治主张整合,持续演化发展。

该篇专题的採访摘要如下,要阅读完整内容,请访问ISSUU网站。

摘要: 设计、生态、韧性与研究的交汇

人类世背景下的大多数紧迫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退化等都涉及生态,这些问题又无不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与普世公平。作为当代景观设计领域的两个重要议题,生态和韧性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对设计实践影响深远。作者认为,生态学覆盖范围广泛,注重系统性和复杂性,不会过分强调或偏好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特定物种或组成部分。然而,在规划设计的语境下所讨论的韧性则体现出强烈的以人类为本的特征。以生态为本和以人类为本的两种设计视角,引发了关于生态功能与深受文化和社会背景影响的美学形式之间不断演变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Q: 在人类世背景下,您如何定义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和“韧性”?当前是否存在对这两个术语/概念的误解,或者误导性的设计实践?

人类世背景下的大多数紧迫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退化等都涉及生态,这些问题又无不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与普世公平。然而,在规划设计的语境下所讨论的韧性则体现出强烈的以人类为本的特征。大多数韧性设计都会首先避免可能的未来干扰,尤其是那些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的灾难性干扰。生态学接纳变化并将其视为一个动态过程,而以人类为中心的韧性设计则会相应偏向于稳固系统的现有状态,并尽可能提高其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维持原状的能力,即使当前系统可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我们需要寻找到兼顾生态过程与社会福祉的平衡点。

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深层生态学理论,也肩负着提高韧性的责任,力图寻找到兼顾生态过程与社会福祉的平衡点。

Q: Sasaki是否倡导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美学?

在环境意识觉醒和积极投入行动的时代,景观设计师有责任倡导美学形式的新参照。例如,湿地有时仍会被贬称为沼泽地或荒地。研究表明,湿地是最具生产力和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目前正面临着巨大威胁。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人们对于湿地公园、草甸、大草原等健康的功能性景观的审美鉴赏能力已有所提高。此例子可见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校园的景观设计之中。

Q: 可以分享一些跨学科合作的经历吗?

跨学科和超越学科范畴的广泛合作是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气候挑战的唯一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合作范围不仅限于生态学本身,该挑战所涉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与生态同样重要,且均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除了职业设计师外,利益相关方、社区居民、社会弱势群体等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合作是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气候挑战的唯一有效途径。

在Sasaki,我们几乎整合了所有的设计相关学科,包括规划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市政工程、生态学、建筑、室内设计、技术创新和平面设计等。我们不能自负地相信景观设计师可以掌握解决当今复杂城市问题所需的全部知识。我们深知我们的未知所在,这也正是我们的优势。

Q: 您怎样检验和评价人造景观的生态绩效?

检验一处景观的生态绩效的最好方法是借助科学实证研究。我们已经成功开展过一系列场地使用后评测研究,有些是我们独立完成,有些则是与研究机构或专业基金会合作完成,比如我们与美国景观设计学基金会合作的案例研究调查专题(CSI)。

然而,此类场地使用后评测几乎从未是设计任务的一部分,亦或有任何资金支持。通常情况下,景观都被视为一种公共资源,除非我们为其赋予一种更迫切的经济价值,并以此来使人们认识景观所提供的社会与环境效益,否则很难期望客户们未来对此类评价研究予以更多的重视。我们本可以借此启发设计师从实践中学习经验,又能借助客观实证教育公众助力生态建设的成功,而我们却错失了这一机会。

Q: 您认为景观行业的研究与实践之间是否存在偏差?

许多学科都面临着知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偏差。尽管景观科学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现今相关科学知识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却仍然不足。在每个项目的背景与面临的挑战都不尽相同的前提下,设计师受项目场地范围与时间安排的限制而难以进行充分深入的科学调研。

在不断追寻最合理的设计决策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知识探索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知识与创造性之间存在着一处精妙的平衡点。

而在像中国这样极速城镇化的地区中,乡村人口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与速度涌向城市,不断刺激城市的建设,也促使这种偏差越发突显。在不断试图在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和运用已有知识做出最合理的设计决策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知识探索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知识与创造性之间存在着一处精妙的平衡点。爱因斯坦曾说道,知识是联系着我们与过去的纽带,但想象力却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Sasaki colorful logo Sasaki English